夫妻二人協議離婚 名下竟多了個兒子

中廣新聞更新日期:2010/06/10 10:35
一對結婚十年在竹科工作的夫妻,最近發覺感情生變協議離婚,卻不料在戶政單位辦理離婚時,丈夫意外發現名下多了一個四個月大的男嬰,在追問之下,妻子才坦承是在外偷情生下的兒子,並且刻了丈夫的印章,瞞著他為小孩報了戶口。但因妻子似乎對小孩的父親有所隱瞞,加上丈夫並未求償和控告對方妨害家庭,警方在做完筆錄後,就讓這對怨偶離去。(彭清仁報導)

據了解,這對在竹科工作結婚十年的夫妻,育有兩名年幼子女。兩年多前妻子一度離家出走好幾天,但返家之後夫妻二人感情更為疏遠,丈夫也多次求歡被拒。不過丈夫認為身材纖細瘦小的妻子,卻變得豐滿,由於夫妻二人感情不睦,面對丈夫的追問,妻子都避重就輕不願回答,最後甚至分居搬回娘家。

丈夫認為夫妻二人感情已生變,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,於是提出協議離婚,兩人並約在戶政事務所辦理離婚手續,不過丈夫在打開戶籍資料後嚇了一大跳,名下多了一名四個月大的男嬰,而且還跟自己同姓,在逼問之下,妻子才坦承私下刻了丈夫的印章,為婚外生子偷偷報了戶口;妻子在警局時,對何時懷了這名兒子卻語帶保留,辯稱和多位朋友唱歌喝酒,酒醉之後發生一夜情,連孩子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,更沒想到會懷孕,儘管警方認為妻子是刻意保護男友,但由於丈夫並未追究婚外情的對象,也沒有提出妨害家庭的告訴,警方最後在做完筆錄之後,還是讓這對怨偶離去。

妻偷生娃入戶籍 夫怒告妻偽造文書

更新日期:2010/06/10 12:17 侯力元
新竹有一對在竹科上班的夫妻,因為感情不睦,後來丈夫發現妻子肚子隆起,妻子卻說是發福,還要求分居,不料過一段時間後,妻子告訴他,說她懷孕了,但孩子的爹是別人,而且也已經讓孩子入了戶籍,讓丈夫很火大,不但和妻子離婚,還告她妨害家庭和偽造文書。

能在竹科工作當科技新貴人人稱羨,但一名陳姓男子,1年多來和同樣是作業員的妻子感情疏遠,後來發現老婆竟然瞞他在外面偷生小孩,決定離婚,並對妻子提告。

竹北戶政事務所人員葛如峰:「他們兩個來辦的時候,就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爭吵,就是很和平。」

被老婆戴了綠帽子,陳姓男子簡直氣炸了,但早在1年前,男子就發現妻子怪怪的,先是發覺妻子身材變豐滿、肚子有點隆起,但妻子給的解釋是發福了;過了半年,妻子主動跟丈夫說分居,一直不回家,沒想到老婆最後竟告訴他,她懷孕了,但孩子的爸爸是別人,讓陳姓男子臉上無光,決議離婚。

竹北戶政事務所主任劉興雲:「有懷疑(戶口)是偽造的,他應該尋求司法解決,所以我們不能處理,等法律解決了、判定了,我們再幫他撤銷(偷生子的名字)。」

被深愛的妻子背叛,陳姓男子心如刀割,男子沒有追問孩子的爸爸是誰,但憑空出現一個兒子,男子嚥不下這口氣,最後對前妻提出妨害家庭和偽造文書罪告訴。

裸睡被捉姦「我們不熟」

教練偷吃女學員 辯白理由太扯 被起訴

【鄧玉瑩╱台中報導】台中知名直排輪教練楊佳璁日前被妻子捉姦,與女學員黃華美赤裸躺床上,床頭有沾有體液的衛生紙,床上也有兩人體毛,兩人卻辯稱彼此不 熟,因當天天氣熱,不知如何開冷氣,加上有裸睡習慣,所以脫光衣服併躺休息。台中檢方認為兩人胡扯,昨依通姦等罪起訴。

難以信服

楊佳璁昨不滿表示:「我們那天真的沒發生性關係,衛生紙是事後太太提告時拿出來的,根本不是警察現場查扣的。而且驗出來只有我的(指DNA),真不知道檢察官憑哪一點起訴?」

家門上鎖不符常規

楊 的母親則表示,黃女只是崇拜兒子的粉絲,兩人在溜冰公園結識,常在晚上一起溜冰。她認為兒子只是一時迷惑,夫妻復合仍有希望。楊母說:「年輕人就是這樣, 床頭吵、床尾和,上周日媳婦還帶孫女看我們、幫忙賣東西。這件事只出在現在未婚女孩太敢了,兒媳兩人感情還是很好啦!」
台中市「觔斗雲」直排輪店負責人兼教練楊佳璁(三十五歲),與妻子王淑人(三十五歲)結婚近十年,育有一女。今年初兩人感情不和分居,楊妻帶八歲女兒另住他處。
今年七月八日凌晨四時許,楊妻回大里市處所時,發現樓下鐵門和樓上房門均上鎖,與丈夫平常習慣不同,感覺有蹊蹺並報警,再會同警員開房門,發現丈夫楊佳璁和女學員黃華美(三十七歲)赤裸躺床上,床頭有一團沾有體液的衛生紙,床上也有兩人毛髮。

男跳起關門夾傷妻

楊佳璁見眾人欲進房,馬上跳起來關門,結果夾到妻子,造成她右手臂、右大腿及小腿擦傷,憤而提告。
楊與黃女都否認犯罪,一致辯稱有裸睡習慣。黃女說,因為楊在洗澡,她找不到冷氣開關,就脫衣上床睡覺;楊也辯稱,因洗澡後覺得熱,沒穿衣就上床休息。兩人均稱因切磋溜直排輪而結識,對彼此不熟。
雖然扣案衛生紙團經鑑定只有楊的DNA(Deoxyribonucleic acid,去氧核醣核酸),未驗出黃女的。但檢察官認為,兩人赤裸共處一室,楊又以衛生紙擦拭體液,顯有通姦事實,因此昨將楊以通姦、傷害罪起訴,黃女則以通姦罪起訴,若成罪可處一年以下徒刑。

2009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