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孩子在意義,不在口號

台灣醒報
更新日期:2010/03/17 07:35
林意玲

【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特稿】內政部用100萬元徵求催「生」口號,引起許多討論,在這個時代,真的會被口號吸引而去「做人」的,畢竟有限。因為年輕人連結婚都不願意了,遑論婚後生子?

但是政府所關心人口老化、失衡,確實是個問題,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在於「口號催生」(未免太簡單思考了),而是政府不應該坐視整體人口政策的偏斜:普遍薪資低、環境差、投資條件不佳而導致國內菁英出走,以及大量引進外籍勞工、外籍新娘所帶來的「新台灣之子」。

觀念上,年輕人多半認為要有經濟基礎才敢結婚,即使結婚,也要先避孕、先拼經濟(拼一戶房子),等到準備好想要有孩子,往往已經年華老大,所以第一胎生子的年齡平均早已延到29.6歲。(台北市政府統計)

這還是幸運的,很多人到30歲都還沒找到另一半呢。

總之,關心人口問題,要從上游想起,政府顯然要先面對人口的「反淘汰」現象,其次,要先解決年輕人的「恐婚」問題:交友難與配偶難覓、不婚與同居者多、離婚率飆高、婚外情頻傳…第三,才是婚後要不要生子的問題。

再說,婚後要不要生孩子,負責任的政府不會只徵求口號,而會追根究柢,不生的原因,除了經濟與觀念的問題,還有一大部分來自生理問題(患不孕症的越來越多),對於這樣不幸的夫婦,「口號催生」還真是情何以堪!

還有,很多新生兒父母都有過相似的感受,孩子還懷在肚子裡的時候,行動很不方便,但是等到終於「卸貨」之後,卻很想再把小貝比裝回去,因為你不再管得了他行蹤,而且整個養育的問題,隨著漸漸孩子長大,一路上都有不同的掛心。難怪社會上要歌頌父親、母親節。

進一步說,生養孩子在於意義與香火責任,而不在口號文宣。記得蔣公當年有一句話:「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,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。」若只為自我享樂人生、不貢獻人類存續,不讓下一代也有體驗人生、接棒創造未來的機會,當然也不會覺得自己結婚生子的必要。

所以內政部與其以百萬元徵一句「想生」的口號,不如辦幾場「生或不生?」的辯論會,讓有孩子的與徬徨的新婚族同台討論,即由年輕爸媽現身說法,講講生養孩子的苦樂,讓不肯生孩子的新婚族有全部的理解,生與不生、何時生,自己決定吧。


已用關鍵字:同居,結婚,離婚,婚外情,
共出現:7次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